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强,正在重塑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格局。截至8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160个基点至7.1161,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在岸与离岸汇率双双逼近7.15关口。这一态势不仅反映了市场内生的升值动能,更引发了跨境资本流动、资产定价逻辑及政策调控路径的深刻变化。
就在《通知》发布不久,哈尔滨银行紧跟政策导向,迅速取得了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实践成果。在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等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哈尔滨银行牡丹江分行成功落地黑龙江省首笔 “龙江绿碳质押贷款” 项目。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金融力量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有关精神,加大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力度,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从公开数据来看,仅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317张罚单,被罚没总金额高达2.25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一系列处罚背后,暴露出部分银行在风控管理体系方面仍存在严重漏洞。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下降趋势明显,且逾期问题愈发突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较上季度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较2022年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超11%,至今已连续下滑11个季度。同时,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较2023年大涨26.32%,占比达1.43%,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甘肃等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18日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这份数据犹如一场全面的 “压力测试” 成绩单,直观展现了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运行态势与抗风险能力。从资产规模到信贷质量,从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到风险抵补实力,各维度指标均传递出丰富信息。
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43.7%;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比16.2%。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发广泛关注。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举措犹如为银行信贷投放铺设了一条宽广的道路,随着政策的推进,市场各个层面即将迎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近期,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关于完善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公告》,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激起高度关注。公告内容显示,交通银行将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完整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而这并非个例。连日来,交通银行包括云南省分行、山东省分行等多地的分支机构纷纷发布同类型公告。早在一个月之前,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也公告强调要强化相关工作。这一系列密集的行动,预示着数字人民币账户管理即将迎来 “大动作”。
8月15日,央行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上半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还为我们洞察三季度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市场走向提供了关键线索。